[小本投資指南] 一萬港元投資好主意 詳細列表公開 香港版
HK10,000 已可製造被動收入!
阿咪今次想同大家講講 : 如果戶口只有一萬蚊港幣,投資有甚麼選擇?
在香港如果買不起樓,現在又去不了旅行,資金亦有限,與其用嚟飲飲食食 – 不如開始學習投資?
(以下列表以2021年11月末阿咪撰寫本文時的股票價格篩選。)
一萬港元投資好主意
如果戶口只有一萬港元,投資有甚麼選擇?
- 買房託 REITs(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)
- ETF 交易所買賣基金
- 港股藍籌股
- 債券
這次會牽涉幾種資產類別,亦會列出每種資產類別的實際actionable名單;雖然本文不會同大家詳細講每一種投資工具的詳細特性或者分析,只會稍稍解釋;不過希望讀者看完本文之後明白就算本金少,投資你都有得揀!
喜歡看視頻多過文字的也可看這個↓
目錄
選擇1 – 買房託 REITs
在香港,買樓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事情;但其實只得$10,000預算都可以一嘗做收租公、收租婆的心願,用房託這種工具就可以做到。
房託是甚麼?
房託全名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(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)。我用最簡單的語言講,房託就是一種集體投資,所有投資者夾錢去投資一些有穩定租金收益的房地產項目,例如商場、寫字樓,或者酒店,為投資者提供定期收入。
REITs同地產股最大的分別是甚麼?
對投資者而言,最大的分別是派息規定。地產股可以選擇派息或者不派息給投資者都可以,就算派,上市公司也可以自主決定和調整派息比率。但是REITs就不一樣了 : REITs 作為一種特定的資產類別,受證監會的守則 (REIT Code) 所監管:
REITs主要收入來源來自租金,如REITs沒有出現虧損,它每年的收入減去營運管理支出後,須有最少90%作為股息分發予投資者(即股息分派比率最少為90%)。簡單來說,如不是收租出問題,你是每年一定會有股息收的。
另外,房託的借貸比率最高只可佔資產總值的50% (簡單來說,如果房託的總資產是100元的話,就只能最多有50元的借貸)。 相對而言,地產股則沒有這種借貸上限規定。
↓ 看看地產股的派息比率
香港房託的入場費高嗎?
香港有11隻房託,除了領展之外(100手一股),全部都是1000股一手。以下列表所見,香港的所有房託入場費都不需要過萬港元。就算是房託裏面市值最大的領展,其實不用七千港元就可以買到一手,讓你一嚐做業主收租的身份。
買香港房託要留意甚麼?
- 房託資產類型:房託有很多種,比如集中投資商用物業(即是寫字樓)、商場、工廈、酒店、混合資產型的,或者特別一點的,有順豐的物流房託(投資物流資產)。
- 買REITs亦要考慮房託的資產質素,筆者以往做基金的時候就很經常到一些房托旗下的物業看一看,也從空置情況估算出租率,有時和店員閑談間也可知道物業租務情況。
- 另外,亦要留意有一些房托手上只有1~3個主要的收租物業,這樣的話,一來沒有規模效應 ; 二來風險也會較大,若有一些大型租客退租的話(例如10層的辦公室中,突然有承租四層的大客租約期滿),將會對租金收入有很大影響
- 房託持有的物業所處的市場,預期未來幾年的供求情況。
舉個例子,冠君產業信託持有的其一個物業是位於中環的花園道三號,投資者主要要考慮的是中環甲級寫字樓的新供應 (事實上幾乎沒有),以及企業的承租意願 (受經濟、社會因素及外來投資等影響) ; 另外,中環甲級寫字樓的租金亦會受其他地區的供應影響 (除了中上環區,還有一些新的供應,例如黃竹坑、鰂魚涌甚至東九龍的甲廈 ; 雖說它們的甲廈與中環的不在同一個檔次,但事實上近年來也令不少公司將不少 back office 的部門搬離中環。(行內我們常叫這為De-centralization / 「去中環化」)
- 負債比率:剛才提過,房託的借貸比率最高只可佔資產總值的50%。 阿咪所見香港的大部分的房託在借貸方面相比週邊地區,如日本和新加坡的REITs都保守 ; 不過阿咪認為並不是說負債比率愈低愈好,懂得用好自己的Balance Sheet收購有潛力或優質的資產,其實更重要。
- 派息增長:有一些人說,派息率過高的房托要小心,的確有的時候股息率超高是因為投資者預期房託的收入前景不明朗,所以股價下跌,股息率 (=全年總派息 / 基金價格 ) 相對便顯得很高。相反,有一些房託的資產有穩定租金增長往績 ; 甚或懂得主動做資產調整及收購,令派息有長期增長,投資者追捧股價向上,股息率相對便顯得低一點,但這樣才能賺價又賺息,阿咪覺得這個比起股息率來得更重要。
- 香港人雖然很喜歡買樓收租這件事,但是反而說到REIT這種入場費低、流動性比起買物業更高的投資,卻是未成氣候,所以有些房託的交投量不夠高,阿咪就不建議大家考慮買了 ! 阿咪建議大家盡量只考慮每日成交額最少都要過百萬的房託。
選擇2 – ETF 交易所買賣基金
ETF是甚麼?
ETF (Exchange-Traded Fund)即交易所買賣基金,交易ETF與你平日買股票是一樣的。在香港交易所可以買賣的ETF是被動型管理的ETF,即各自的投資目標(mandate)是追蹤一個特定指數作為基準 (benchmark),即ETF的回報是要盡量緊貼基準表現。例如你看好恒生指數,買了恒生指數ETF,而恒生指數年內升了10%的話,你理論上應該也在ETF的投資上得到10%的回報。
當然,指數ETF往往會出現追蹤誤差(Tracking Error),即未能完全緊貼指數的回報 (有可能跑輸或跑贏),舉例最終你可能得到的回報是9.8或者10.1%。但總括而言,你是能夠透過買入ETF去複製一個指數的回報。
ETF的好處是甚麼?
- 交易方便 – ETF的交易方式和股票是一樣的,只是你買的是一個基金而不是一家公司的股份。
- 流動性高 – 同樣,像股票一樣,你今天買入ETF,明天便可賣出 (雖然不建議這樣做)。
- 交易成本低 – 與非上市的基金不同 (即你去銀行買的那種…收你認購費、存倉費等各種….),ETF不收任何認購費用。在香港交易所買賣ETF的費用與買賣其他證券相同,交易費用包括經紀佣金、各種徵費及印花稅 。
- 入場費低 – 買一手的投資額一般都是設於大眾可以負擔的水平(一般都是一萬幾千,比起你在銀行買的那種傳統基金低很多)。
- 分散投資 – 因為你買的是一個指數 / 一個主題,而不是一間公司。舉例,分別就是你單買一隻騰訊,和買一系列科網公司的差別。
- 選擇多 – 市面上的ETF選擇繁多,有些ETF可讓投資者投資於一個指數的成份股 / 一籃子的股票,有些則提供投資海外市場或其他資產類別的渠道。
- 免除選個股的風險 – 阿咪想要以一個比較長的篇幅講這個好處,亦要提一提巴菲特的10年賭局 :
巴菲特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曾押注100萬美元,打賭標普500指數基金 (S&P 500 Index ETF) 10年內必定跑贏對沖基金,並表示願意與任何人對賭。
隨後對沖基金經理Ted Seides接受這場賭局,並挑選5支對沖基金作為賭局的出戰基金,Ted認為10年內其投資報酬率會贏過標普500指數基金。
結果2017年的時候 (即是十年之後),Ted所挑選的一籃子對沖基金平均年化回報率只有2.2%,慘輸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平均回報率7.1%。股神巴菲特成功嬴了100萬美元的賭金,並把所有賭注及其收益全數捐給慈善機構。
所以,其實簡簡單單的買指數ETF,普通人也可跑嬴對沖基金經理。正如巴菲特所講,作為普通人或者散戶,最簡單在股票市場賺錢的方式就是買低成本的指數ETF。
講投資似乎都依然有好多香港人鍾意個股,所以香港的ETF市場不算成熟,交投不活躍,大家所見很多港人投資話題都仍以個股為主。相對來說美國市場的ETF發展成熟得多(阿咪會另辟一文講講一萬港元買美股系列)。
不過如果依然想在香港投資ETF的朋友,同樣地我會建議剔除了所有每日成交量不過一百萬港元的,再看看可選擇的ETF。在香港上市的ETF類型五花八門,我們逐一看看——
- 追蹤香港指數的ETF
- 追蹤中國上市公司 ETF
- 追蹤行業 / 產業 / 主題的ETF
這兒可以特別講講:市面上有一些追蹤恆生科技指數 的ETF作為選擇 ; 其實有不少港人都對於一些中概股、科網股或者美國上市的ADR有興趣,但是礙於資金有限,未必可以買很多個股,又或者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從這麼多選擇中選對的科技股。
這樣的話,買科技指數基金ETF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投資方式。基本上這個指數裏面已經包含所有香港上市的中國科網股,像阿里巴巴、騰訊和美團等等。假設你看好他們,但卻沒有這麼多預算配置一個組合,那買這種指數ETF基本上就可以一網打盡,而且連配置比例也不用苦惱。
- 地區ETF
除了追蹤中港地區的ETF以外,港交所上市的ETF中亦有很多追蹤其他地區指數的選擇。
- 跨產業的概念股ETF
- 追蹤商品、債券ETF
這兒也想提一提 : 這兒阿咪不建議投資新手去碰槓桿及反向ETF。它們的結構一般比較複雜,而且很多都不是實物ETF,意思即是它們會用很多衍生工具去製造所追蹤的指數的回報。尤其是反向ETF,它的設計中有一種耗損性,並不適合投資者長線持有的,千萬別在未搞清楚前就交易。
選擇3 – 港股藍籌股
當然如果說買港股的話,有很多都可以10,000港元以下就買到,不過這裏我們先談一談藍籌股。你可能以為藍籌股普遍入場費都高,但其實一萬蚊預算都有不少選擇,不過這個只適用於有選個股能力的投資者。在這表中,你可以看到HKD10000以下有不少藍籌股票選擇。雖然表中比較多舊經濟股,但比如小米也有在內,一手$4000都不用就可以入場。
如果你再有多一點預算,這兒還有多十幾支股票< HKD20000一手的可供選擇。
(一看發現阿里巴巴最近跌得好厲害,一萬三千元原來已經可以買到一手)
選擇4 – iBond 通脹掛鈎債券
(先不好噓我!) 讓我解釋一下 —— 其實iBond是一個比你想像中好的投資呢!尤其是在大家都擔心通賬的時候,iBond就發揮它的作用了。
就算你是一個懶於投資、或是極怕風險的人;又或者能用來投資的本金不多,也都不建議將現金全放銀行。因為存款的利息真的是太低了 (有時候可能只有幾塊?) —— 最低程度,每次金管局發行 iBond的時候,阿咪覺得香港人都應該考慮參加認購。
投資iBond有甚麼好處?
好處一:穩陣的投資
大家都知道香港政府的財政出名穩健,它的信貸評級固然是投資評級(investment-grade),就算在COVID時期經濟不景氣,政府派糖以致庫房無以往那麼多盈餘,但特區的財政情況都絕對比不少大國好得多 ——
截至2021第一季,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為9,278億港元,其實香港政府真是不需要向你借錢。當然,香港政府推iBond也是一種發展債券市場的方式,但阿咪幾乎當iBond是一種政府派糖的行為,亦覺得借錢給香港政府比放錢在銀行更安全。 (你不妨想想,誰破產的機會較大?)
好處二:抗通脹 + 補底的投資
入場費剛剛好一萬元一手的iBond,會每半年向投資者支付一次與通脹掛鈎的利息 (即通脹有多少%,iBond就會派多少%的利息;而這個息率是有補底的2%,即就算通賬為負數,iBond也會派2%息率。
的確,iBond的回報有限,但總比把錢放在銀行好的多,對於本小而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朋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好處三:交易成本低
原本香港的債券市場並不活躍,亦沒有多少零售投資者(retail investors,即一般散戶) 會交易債券。不過iBond是一個例外,近年每次金管局推出iBond,各大券商和銀行都會豁免各種費用,例如認購費用、賣出傭金和存倉費用等等。所以,買iBond的交易成本亦都非常之低 (不過要留意自己用的券商和銀行交易iBond費用如何)。
比得到列表更重要的事…
介紹完幾個一萬港元預算可以做的投資之後,希望讀者可以明白,你並不是沒有選擇的。
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資金少賺了也沒有甚麼作用,就永遠都不開始投資。投資需要持續的學習和積累經驗,愈早開始愈有好處;而且,你不開始學習投資理財,就只能夠靠自己的正職賺錢。
再加上,如果你養成了每個月在收入裏面騰出一部分用作儲蓄及投資,你的本金就會慢慢滾大,那麼你的投資選擇會愈來愈多,慢慢你亦可以有自己的投資組合。(如果你的願望是脫離朝九晚五工作,那麼這大概是其中一個最可取的方法吧。)
想做到財富自由的確不簡單,但是想做到的朋友必需要坐言起行,慢慢去建立自己的財富管理觀念。千萬不要一開始看不到任何效果就放棄。你永遠都不會知道,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,自己做出了成績,或者開展所屬於自己的副業的可能性。
最後提提你 : 阿咪的部落格只是作教育和分享自己的分析,不是為大家提供任何金融產品交易的意見,更加不是叫大家買部落格裏面提過的股票或產品。所有金融產品的交易投資都涉及風險,大家一定要自己衡量風險啊!